本报讯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会议7月31日至8月1日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云南、贵州、广西、新疆、青海等省区十几个民族的作家、翻译家代表70余人在此相互学习、切磋,共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大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出席了大会。
与会者认真讨论了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彝族诗人吉狄马加作的题为《少数民族文学繁荣的重要一翼》的工作报告。与会同志认为,通过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整个中国文学创作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在这5年期间,中国作协和国家民委举办了两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的评奖活动,其中用民族文字创作的作品有35部获奖,占整个获奖作品的29%,还有8人荣获翻译奖。这些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的整体成就。
与会代表认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已经形成。据统计,中国作协会员中少数民族作家有678人,约占整体会员总数的11%。56个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作家。有的民族已经形成了本民族的作家群。二是近年来少数民族作家已经不满足于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浅层描述,而是积极投身到本民族新生活的时代洪流中,把握时代的本质和各民族为建设新生活团结奋进的脉搏,以自己独特的哲理感情和审美方式,观察、挖掘、思考,从而较深刻地表现了本民族的历史变迁和现实生活。三是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支相对稳定的翻译队伍已初步形成,少数民族读者可以通过本民族的文字,越来越广泛和方便地欣赏到其他兄弟民族以及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全国汉族读者也可以及时读到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